在事業單位的考試中,常識對我們來說是相對較難的一個版塊,其范圍廣、考察細使得大多數同學在復習過程中經常感覺手足無措。此篇文章主要針對科技常識里面的兩彈一星給大家作以介紹。
一、歷史背景
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,在五六十年代面對帝國主義的武力威脅和大國的核訛詐下,于1956年在周恩來、陳毅、李富春、聶榮臻的主持下,制定了《1956至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》。同時,毛澤東在1958年先后表示“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!”、“搞原子彈、氫彈、洲際導彈,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。”鄧小平同志也說過:“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、氫彈,沒有發射衛星,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,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,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,也是一個民族、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志。”
二、主要內容
“兩彈一星”最初是指原子彈、氫彈和人造衛星。“兩彈”中的一彈是原子彈,后來演變為原子彈和氫彈的合稱,合稱核彈;另一彈是導彈;“一星”是人造地球衛星。所以現在的“兩彈一星”指的是:核彈、導彈、人造地球衛星。
1960年11月5日,中國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導彈發射成功。
1964年10月16日15時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,中國成為繼美國、蘇聯、英國、法國之后世界上第五個擁有原子彈的國家。
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。
1970年4月24日21時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(“東方紅一號”)發射成功。
三、兩彈一星功勛獎章
兩彈一星功勛獎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為表彰“兩彈一星”事業的23位卓越的科學家而于1999年國慶50周年前夕由中共中央、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授予的獎章。主要授予航空航天、核武器開發、國防科技三個方面中有重大特大貢獻的人員。
23位“兩彈一星”功勛獎章獲得者是:于敏、王大珩、王希季、朱光亞、孫家棟、任新民、吳自良、陳芳允、陳能寬、楊嘉墀、周光召、錢學森、屠守鍔、黃緯祿、程開甲、彭桓武、王淦昌、鄧稼先、趙九章、姚桐斌、錢驥、錢三強、郭永懷。
四、主要人物
1.原子彈之父——錢三強
2.氫彈之父——于敏
3.導彈之父——錢學森
4.衛星之父——孫家棟
5.兩彈之父、兩彈元勛——鄧稼先
五、牛刀小試
1.下列人物中被譽為“氫彈之父”的是()
A.錢三強 B.于敏
C.錢學森 D.孫家棟
1.【中公解析】B。解析:被譽為“氫彈之父”的是于敏,B正確。錢三強是原子彈之父,A錯誤。錢學森是導彈之父,C錯誤。孫家棟是衛星之父,D錯誤。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。
聲明:本站點發布的來源標注為“中公教育”的文章,版權均屬中公教育所有,未經允許不得轉載。
免責聲明: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,由本站編輯整理,僅供個人研究、交流學習使用,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。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。
12-18
12-17
12-16
12-16
12-15
12-14
12-18
12-18
12-18
12-18
12-18
12-18
12-18
12-17
12-17
12-17
12-17
12-17
12-17
12-17
12-16
12-16
12-16
12-16